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非學會主辦積分活動

刊登日期:2025/3/11 上午 12:00:00

腸病毒感染概論、腸病毒臨床表現及重症臨床處置(腸病毒71型、D68型、新生兒腸病毒)
活動時間
2025/05/20 至 2025/05/20 09:00 ~ 12:00
活動地址
活動地點
屏東縣屏東市大連路60號屏東基督教醫院約翰大樓六樓集會堂
主辦單位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醫務部
協辦單位
-
指導單位
課程講師
林芳如、林盈瑞
聯絡人
周紹恩
聯絡人電話
08-7368686#2420
聯絡電子信箱
07020@ptch.org.tw

腸病毒感染概論(09:00-09:40)林芳如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腸病毒感染症儼然已是台灣地區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腸病毒D68型也可能引起嚴重的症狀,包含神經系統症狀及呼吸衰竭等。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

當感染個案出現急性腦炎、急性腦脊髓炎、自主神經機能失調、敗血症候群等條件時,為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之適應症。但因新生兒之臨床表現與兒童期感染不盡相同,而以心肌炎、肝炎合併凝血功能異常、腦炎、敗血症等為常見重症表現,建議此時可考慮使用 IVIG 治療。其他少見的腸病毒重症表現,如肺炎併呼吸衰竭、胰臟炎及壞死性腸炎,如已確定為腸病毒感染,亦可考慮使用,但文獻上並無經驗或證據顯示具有療效。治療建議劑量為 1 gm/kg ,靜脈滴注 12 小時一次,必要時可重複再給予一次。


醫療機構之腸病毒預防及感染/管制措施(09:40-10:30)林芳如

感染腸病毒後,約2到10天(平均約3到5天)的潛伏期才會開始出現症狀。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如:泡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新生兒腸病毒感染。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


腸病毒臨床表現及重症臨床處置(腸病毒71型、D68型、新生兒腸病毒)(10:40-11:20)林盈瑞

藉由此次研討會冀能讓與會人員對腸病毒71型更加認識,能早期發現重症的前驅症狀,及早轉診及治療,並介紹目前腸病毒重症的處理策略。除此之外,也對於腸病毒 D68 及Coxsackievirus所致重症個案的臨床表現及處置做分享。


腸病毒重症之處理原則及個案分享(11:20-12:00)林盈瑞

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為每年4~10月,但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腸病毒生存,所以幾乎全年都有感染案例。腸病毒有很多分型,其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

這兩年雖然因為COVID疫情兒童們勤洗手及戴口罩讓腸病毒病情沈寂了一陣子,但隨著放寬時間拉長,人們的警戒心慢慢鬆懈,再加上口罩禁令的放寬,大家應該要更加提高警覺腸病毒病情的爆發可能性。

相關附件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