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二卷第二期
刊登日期:2019/04/03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2(2) : e2019020202回上頁

小兒腸病毒

吳仲琳  
台大醫院 急診醫學科

在苦鬧聲時而此起彼落的兒童急診診間,「腸病毒」的診斷應該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標題特別冠上「小兒」,主要的原因也在於在兒童身上症狀相對明顯,在流行期間,重症個案也會令醫護人員聞之卻步,對於它的侵襲,大家都不得不戒慎恐懼。因此,本文會在此針對腸病毒本身,及重症症候跟處置,做一個整體描述。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屬於微小病毒科(family picornaviridae)。”Pico”即「微小」的意思,”rna”就是RNA病毒。它本身並不具外套膜,所以酒精消毒效果並不佳。它耐酸,能在腸道中繁殖,不過在感染腸病毒的人類宿主上,僅少部分會出現腸胃道症狀。當然,腸病毒也有一些弱點,比如,不耐強鹼、不耐高溫(>攝氏56度以上) 、不耐甲醛/紫外線/含氯漂白水等等。

針對腸病毒的分類,早期針對病毒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及細胞病變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分成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克沙奇A病毒(Coxsackievirus A)、克沙奇B病毒(Coxsackievirus B)、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後於西元2000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依據病毒學基因序列分析,重新分類為Human enterovirus A,B,C,D。不過之後又在西元2013年,把宿主名稱Human拿掉,新名稱為Enterovirus A,B,C,D。

腸病毒的感染個案,一年四季都有,主要的流行期在每年的4到9月。在台灣,早年最嚴重的爆發是在西元1998年的EV71流行,當年的EV71重症個案達405例,也造成78例死亡。也因此,激發台灣及世界對於腸病毒的高度關注,針對腸病毒的研究也更廣泛且深入,進而衍伸出現行台灣CDC的「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臨床處置建議」及「新生兒腸病毒臨床處置建議」等相關處置建議。

腸病毒感染後,發病的前幾天就具有傳染力,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腸病毒可以經由飛沫或是接觸傳染,特別是在人口密集處或是家庭內,傳染力最高。腸病毒可以在口鼻分泌物中持續存在3到4週,在腸道更久,約6到8週。其典型的臨床表徵,主要以兩大類做區分,手足口病及皰疹性咽峽炎。發燒在受到腸病毒傳染的病童身上為常見,而兩者的臨床表徵,顧名思義,手足口病主要分布在口腔黏膜,舌頭、軟顎、嘴唇也可出現,四肢則是主要坐落於手掌跟腳掌、手指及腳趾。而泡疹性咽峽炎除了發燒之外,則是在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是潰瘍。有一些疹子甚至會出現在軀幹處,或是呈現大皰狀,如克沙奇病毒。病童也常因為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多數症狀輕微無併發症。

腸病毒重症,一直是我們在腸病毒流行期間,最擔心遇到的狀態。病人可以快速進展至心肺衰竭,讓人措手不及。在腸病毒重症中,神經學併發症是最早被觀察到的,最先於西元1998年時,由於EV A71的流行,大大增進了我們對EV A71的認識。台灣CDC的「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臨床處置建議」中,也明確提示大家腸病毒重症前兆,有嗜睡、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肌躍型抽搐與持續嘔吐等症狀。

而EV D68也是讓人嚴陣以待,因為EV D68在感染後,出現神經學併發症前,不一定有任何警示症候出現。在美國2014年的流行統計,頸椎跟胸椎脊髓是最常見被侵犯的位置,而腦部則是以橋腦及延腦侵犯占大部分。急性無力脊髓炎(Acute Flaccid Myelitis, AFM)則是其常見的神經併發症,嚴重者甚至呼吸衰竭,意識改變,死亡。

在特殊的新生兒族群,如克沙奇B病毒、伊科病毒等,容易導致心肌炎、肝炎/肝壞死、肺炎、敗血症等,絕對也是不容小覷。肝炎或肝壞死,若同時合併心肌炎或凝血功能異常時,致死率可高達24%–71%。從2018年統計看,重症案例36例,其中伊科病毒11型感染12例,主要發生在新生兒。腸病毒71型8例,其他則是克沙奇A、克沙奇B病毒及腸病毒D68,而社區型腸病毒,型別以克沙奇A為主。新生兒可以透過產前母嬰垂直傳染、生產過程中接觸受病毒汙染的母體血液、產道分泌物、糞便等,或出生後接觸腸病毒患者而感染腸病毒。絕大部分受感染的新生兒沒有特異症狀,但部分新生兒初期感染會有發燒、活動力下降、喝奶量變少等情形,應隨時提高警覺,特別是出生7天以內的新生兒。孕婦在產前14天至分娩後如果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肌肋痛等症狀,或家中有其他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主動告知醫護人員。

預防腸病毒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落實手部衛生,工作返家後務必先更換外出衣服。在摟抱或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避免帶幼兒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及落實幼兒生病在家休息。無論是旅遊、拜訪親友或參加各種活動聚會均應提高警覺,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