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二卷第二期
刊登日期:2019/04/03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2(2) : e2019020207回上頁

急救教育訓練及醫學課程規劃及成效評估

簡振宇  林琪峻 張耿維 林鎮宇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急診醫學科

教育訓練規劃及評估十分繁雜,一般常用以 Kirkpatrick 四個層次來評估教學成效(圖一) 。簡而言之,第一個層次為學習者之反應(reaction),亦即對課程安排、教學方法、講義配合等之評價;第二個層次為學習者之學習效果,例如知識的增加或技巧的進步,第三個層次為學習者之行為的改變模式,有時候學會卻不一定就會去使用,此層次,臨床需有應用之處,這樣的評估才有其效果。再者,行為模式改變需要「一段時間」,同時也不能忽略將所學的技能,應用上所需要的適應。第四個層次,為廣義的成效,例如:醫學課程之後的實際使用於臨床上,病患獲得改善的狀況如何等。後來又有Phillips加入了第五個層次,即投資報酬率(cost-effectiveness)的回饋,此因現今的課程,更加講究學習者及講師成本效益,即變成Kirkpatrick-Phillips five levels (圖二)1,2,3,4
圖一


圖二



近10年來台灣民眾面臨心肺功能休止時,給於實施心肺復甦術比例約20~40%5。如何有效提升民眾學習及實施心肺復甦術,就有賴於急救訓練時課程的規劃。但民眾接受心肺復甦術教育訓練課程種類繁多,有來自消防機關、民間團體及醫院推廣等。課程之設計,從涵蓋講解基礎心肺復甦術,到深入了解整個急救流程環節者皆有。其中『快快壓、用力壓、胸回彈、莫中斷』等口語,更是民眾急救教學上常用之標語,而如此的課程設計,對於課程評估及教學成效而言,僅涵蓋第一到第三層次。
我們能透過各層次的了解而進階設計更高層次的訓練。如何有效的提升學習者知識到更深層次的影響整體國民急救實施率等。首先:課程反應,如:滿意度或各項學習者的回饋。用來評估第一層面Reaction,因為感覺良好的課程,才能有辦法讓學習者繼續投入動機與意願,如果此階段發生問題,將無法評估更高層次及影響學習者知識技能的應用。第二個層面Learning (Skills acquired)可簡單使用實作測試來評估學員的狀況。教學標語及一些絢麗的教學手段的使用,可在此層級盡快讓學習者了解技巧且記憶。但在第三個層面即學員課後行為是否真正有改變,一般的評估是持續追蹤並使用習的知識一段時間之後,自我評估或多面向評估來看6。但因為一般課程持續追蹤上課學員,需另外花費更多的時間與成本,故大多課程退而求其次,評估學員在課程前後其學習意願是否有增加,建立於「若學員意願改善,很有可能其行為也會有所改變」的假設下,來間接評估其可能之行為改變。至於第四個階段的評估為廣義成效,此層次難以單一課程而達到成效評估,例如:全台灣今後到院前急救成效是否有進步或民眾實施心肺復甦術比例有所上升,皆可是急救訓練的廣義成效。第五個階段的評估,即為成本效益分析,如:民眾長期接受急救訓練後,對於該地區心肺停止病患神經學預後良好是否明顯增加,而減低經濟上損失。進入第四及第五層次,已經難以用單一評估而了解,因此有效的課程規劃需有長期追蹤之目標。
回歸民眾急救教育而言,根據台灣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研究發現,給於適當法律保護、告知可延遲腦傷害、單純手壓胸即可及壓胸電擊不會造成更嚴重傷害,將可增加民眾意願實施心肺復甦術7。因此課程規劃不再只能知識分享及技巧的獲得,需給於學習動機的啟發及意願的改善,才能獲得往更高層次學習效益。
醫學課程的規劃,初步皆針對第一及第二層次設計,即為知識與技巧的獲取,如:每次開辦必額滿的急診基礎超音波課程(POCUS),學習者對於超音波,新的發展有動機想快速獲得技巧。但技巧的獲得後,如無法導入現實臨床使用或離臨床實用甚遠,即無改變自身醫療行為,之後學習意願將可能大幅下滑,因此醫學課程勢必應加強與臨床面的銜接,才能長期的發展及觀察課程及教育所帶來的影響。但並不是說所有課程規劃都應如此,應了解學習者所需,而給予適當層級的規劃內容。
傳統醫學課堂教條式教學,雖可快速傳遞知識,但對於持續學習的延展卻是有限的。因此醫學課程的規劃勢必導入第三層次或更高層次,誘發學習者意願或行為的改變,如此的課程設計更能符合長期醫學教育的追蹤,但課程的規劃還是需因人制宜,給於適當的課程才能達到學習者真正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Kirkpatrick, D.L.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1959;11.1-13.
2. Kirkpatrick, D.L.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1994 
3. Phillips, J.J., Was it the train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1996;50(3), 28-32.
4. Phillips, J.J., Handbook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3rd ed.). Boston: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7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