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三卷第二期
刊登日期:2020/04/16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3(2) : e2020030207回上頁

給年輕急診醫師的幾句話

顏瑞昇  
臺大醫院 急診醫學部

對於一位曾接受過SARS洗禮的老兵,新冠病毒是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狀況下看病人,說不會怕是騙人的,這幾個月來的工作又喚起當年與李建璋醫師一起為台灣第一例SARS插管的記憶,然而與十幾年前的SARS疫情相較,此時我們有幸也有不幸的地方。在當年SARS時期,病人四處亂竄的影像仍深印在腦海中,擠爆急診的結果就是關急診和封院,而此次疫情至今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在指揮中心的安排下,能妥善地分散到各級醫療院所,讓我們能免除癱瘓急診醫療的憂慮;此外不僅急診壅塞的問題在短時間內獲得解決,大家平日抱怨濫用急診的病人也明顯減少;大家能有最基本必要的防護工具;還有來自社會各處的溫暖,不為人知的餵食、關懷等等,這種種都讓我覺得是這一代急診醫師的幸運。

然而也有不幸的地方,這疫情短期內不會結束,大家要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短期內沒有特效藥和疫苗可用,所以折磨身心的防護工具會跟在我們身邊好一陣子;民眾的警覺心和耐心可能沒辦法維持長久,甚至自私的人性會逐漸顯露,導致日後疫情可能失控,看診時增加難度,我就已經遇到過因為家屬未能誠實告知病史,造成醫師、護理師需要被隔離地狀況。

有幾個建議給大家參考,首先是要努力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此疫情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馬拉松,中間需要有營養和水分的補給,適度的放鬆絕對是必要地,不要讓自己一直沉浸在疫情中,戶外活動或學生時期想從事的嗜好等等,都會是這個需要社交距離的時代可以考慮的活動,此外多多陪伴家人,有了他們的支持、有了要守護的對象,可以讓我們更有耐力地應戰下去。

其次在工作上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醫師的直覺至今仍是無法被任何評分系統所取代,在當年沒有任何可以檢測SARS病毒的工具下,我們就是憑著臨床經驗去篩檢和治療可疑的病人,未來沒有明確接觸史和旅遊史的病人可能會更多,或許會有篩檢工具,但篩檢工具必然有其侷限性,所以我們仍需要維持臨床醫療上的警覺性及專業判斷的敏銳度,才能有更大的機會安然度過此次甚至是未來其他疫情的威脅。

在未來幾年,我們可能又會回到「幾大皆空」的狀態,如何鼓勵願意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年輕醫學生,願意從事相對風險較高的科別,是一個需要長遠規劃、通盤考量的問題,在問題解決之前,我們需要展現急診的價值,讓醫院和醫學生知道急診不僅僅是「檢傷科」,而是醫院最重要的守門員,能在混沌不清的狀況下,確保病人、醫護同仁和醫院的安全,以吸引醫學生願意投入我們的行列,同時也該開始規劃住院醫師減少的因應方案。

危機也是轉機,我們要藉此次機會彰顯急診醫師的價值,改變浮濫使用健保的陋習,保障未來台灣仍有足夠的急重症醫療人員,能持續肩負起救危扶傷的醫療重擔。期待全體急診醫護人員和台灣民眾都能平安、順利地度過此次風暴。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