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三卷第三期
刊登日期:2020/06/30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3(3) : e2020030307回上頁

Sonography for Joint Injury

李俊翰1   林晏任1,2,3 周志中1,2,3
1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
2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3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前言

急診常需診視關節受傷的患者。相較其他影像學檢查,超音波有許多優勢,譬如可快速取得高品質影像、無放射線暴露、和減少病患的不適感。然而超音波的物理特性使影像的取得有角度限制,而且不易檢查被骨骼遮蓋或較深部的構造。此外,影像清晰度也與操作者的技術相關。

進行骨骼肌肉超音波時,需謹慎辨別各異向性(Anistropy)所造成的假影(artifact),其成因是超音波成像依賴機器接收反射的音波,故以不同角度照射同一構造時會獲得不同的影像,而肌腱的纖維結構使其異向性較其他構造更加顯著。當探頭垂直掃描肌腱時,會得到高回音性(hyperechoic)的影像,但角度的改變可使構造變成低回音性的(hypoechoic)甚至無回音(anechoic),導致誤認成關節積液。因此檢查時應妥善扇動(fanning)及旋轉(rotation)探頭,以不同角度取得高品質的影像。

常見關節損傷的超音波表現

骨折

以超音波診斷骨折已被證實有高度的準確性,不連續的骨骼皮質為最明顯的特徵,若伴有血腫和軟組織腫脹更能確認診斷。若觀察到脂肪墊提高(elevated fat pad sign)及周圍血腫(圖一)則應懷疑接近關節的骨折。Lipohemarthrosis是關節腔內積血及脂肪,成因為骨骼損傷後發生髓質脂肪滲漏,超音波下能看到高回音性的脂肪與下方血腫分層而立(圖二)

圖一 A:肱骨骨折  B:側面脂肪墊被抬高  C:關節處有血腫,並有elevated fat pad sign  D:正常的關節


圖二 A:肱骨骨折  B:高回音性的脂肪墊下,可見脂肪層在上與較低回音的積血在下,即為lipohemarthrosis



關節積液

關節炎或者關節附近受傷皆可能產生關節積液,單純積液通常為無回音性的、可壓迫且無血液流動(圖三、圖四)。但化膿性的關節積液則可能變成等回音性的(isoechoic)

圖三 脛骨骨折導致關節積液


圖四 髖關節的超音波,白色箭頭為關節積液,下方有沈澱物,經抽吸培養後證明是感染性關節炎


肌腱損傷

急診較常使用超音波檢查的肌腱為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股四頭肌腱(quadriceps tendon)、和髕骨肌腱(patellar tendon),因為這些肌腱較大也較表淺,方便觀察。典型肌腱受傷的超音波表現有低回音性、肌腱增厚、周圍構造不規則和肌腱內鈣化等(圖五、圖六)。檢查時可配合動作彎曲或伸直關節來凸顯病灶(圖七)

腱鞘炎(Tenosynovitis)在超音波下可看到肌腱被低回音或無回音的液體包圍,形成halo sign,同時有許多的都普勒訊號(Doppler signal)(圖八)

 增厚且低回音的肌腱

 左邊是增厚的阿基里斯腱,右邊是做為對照的正常阿基里斯腱

 左圖可見阿基里斯肌腱內血腫。右圖為同一病患行plantar flexion動作,血腫消失

 以不同角度檢視腱鞘發炎。橫切可見posterior tibial tendon被液體包圍,為halo sign。縱切可見韌帶增厚並有都普勒訊號



滑膜炎

自體免疫疾病、感染、創傷和異物皆可能導致滑膜炎。滑膜炎在超音波下的特徵為關節處有異常增厚的組織,此組織通常不能被移動及壓扁、為低回音性和具都普勒訊號。自體免疫疾病或感染等原因所致的發炎反應可能造成關節骨面侵蝕(圖九)。滑膜炎以都普勒訊號的強弱,分為Grade 0至Grade 3四個等級(圖十)。

圖九 右手肘滑膜炎。1-A:滑膜增生併關節骨面侵蝕。S- Synovial proliferation; U- ulnar bone; H- humoral bone   1-B:都普勒訊號增強


圖十 滑膜炎的分級。Grade 0: normal   Grade 1: 零星都普勒訊號   Grade 2: 都普勒訊號佔據範圍小於滑膜的一半  Grade 3: 都普勒訊號佔據範圍大於滑膜的一半


結語

執行關節超音波應先熟悉正常的解剖知識,同時各關節的骨骼將會成為重要的標的物,可以使操作者可以在掃描時能更加明確且快速地知道病灶。器材應選擇線性高頻率的探頭並且具備都普勒功能,這種探頭可以良好的貼緊皮膚和顯影表淺組織,而都普勒功能可以偵測循環,用於區別關節附近的腫瘤、血管瘤、或發炎的組織。最後,掃描時環狀的檢查關節並比較左右兩側影像,避免遺漏關節積液或不明顯的組織發炎。

參考文獻
1. Nilam J Soni, Robert Arntfield, Pierre Kory: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1st edition E book :Saunders 2015 ,20th August 2014:299-324.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