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四卷第一期
刊登日期:2021/02/26
回上頁

骨內針的應用

潘美玉  陳奕辰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

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病患,當無法立即建立靜脈輸液(intravenous injection, IV)管路時,在不可電擊心律的個案中,每延遲一分鐘給予Epinephrine,成人存活出院率下降4%,小兒存活出院率下降9%,整體清醒出院率下降6%。

循環崩潰的狀況,如果建立IV管路時間大於 90 秒,應考慮緊急採用骨內針(intraosseous infusion, IO)建立輸液管路。於2018年12月01日起心跳停止、呼吸停止、休克或癲癇重積狀態等緊急狀況下,無法立即建立IV管路患者,使用IO符合健保給付範圍。

成人、較大兒童注射位置選擇肱骨近端、脛骨近端「優於」脛骨遠端,新生兒、嬰兒及幼兒注射部位可選擇股骨遠端、脛骨近端、脛骨遠端。 

肱骨近端注射點:

  • 可將病患的手肘彎曲90度放在腹部上,使手臂緊貼身體。或將病患的手臂緊緊貼在身體上,然後旋轉手,使手掌朝外,拇指指向下方。
  • 觸診病患肱骨的解剖頸部位,其入針位置在「解剖頸上方1至2 cm處」也就是在大結節最突出的地方。
  • 下針角度由水平面向上翹45度(向頭靠45度)入針,電鑽朝向心臟方向,其骨針刺入皮膚直到抵住骨頭,才開始電鑽下推。

脛骨近端注射點:

  • 將病患的膝蓋伸展。
  • 成人、較大兒童入針位置於脛骨結節內側約2 cm處,或沿脛骨扁平方向下方約3 cm和內側約2 cm處。
  • 新生兒、嬰兒及幼兒入針位置於脛骨結節內側約1 cm處,或者沿著脛骨扁平方向下方約1 cm和稍微內側約1 cm。
  • 捏住手指之間的脛骨,以識別脛骨的內側和外側邊界。
  • 入針將針頭尖端與骨骼成90度角。

股骨遠端、脛骨遠端注射點:

  • 入針時,其針頭尖端與骨骼成90度角。

骨內血管豐富、不會塌陷,但是有軟軟的骨髓,打上IO後,接上骨針連接管,先回抽看是否有血髓液流出。接著在成人、較大兒童快速沖洗5-10 mL生理鹽水,在新生兒、嬰兒和幼兒快速沖洗2-5 mL生理鹽水,有助於清除髓腔中的骨髓和纖維蛋白,從而達到有效的輸注速度。從肱骨到右心房的距離很短,在成人肱骨近端藥物和液體可在3秒內到達心臟,輸液量為5L/hr。從脛骨到心臟的距離較大,輸液量為1L/hr。且研究報告插入肱骨近端比插入脛骨可減少插入和輸注的疼痛,其止痛藥物的使用較少。

一旦靜脈輸液通道有效地建立,建議應立即拔除骨內針。它可放置的有效期限,於美國是24小時,於歐盟是72小時。其禁忌症為已知骨折、部位感染、地標難尋、近期注射或人工關節。與任何IV輸注一樣,應在輸注前後對IO管路進行通暢評估並沖洗,但不建議常規輸注化療藥物。若要去除IO,用螺紋頭空針筒,旋入結合後保持軸向對齊,即可筆直拉出。去除後無需特殊敷料,用紗布覆蓋即可。

對於能夠感覺到疼痛的患者,IO插入的痛感,在0-10疼痛等級平均發生率為3。在初次的沖洗和輸注液體時會導致骨骼內壓力發生變化產生明顯的不適,所以應在整個IO輸注過程中考慮疼痛管理。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