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四卷第三期
刊登日期:2021/06/30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4(3) : e2021040301回上頁

兒虐最前線,急診醫師應有之作為與核心任務

籃傑   黃昭硯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部

前言

兒虐有很多種形式,除了我們最熟知身體上的傷害,還有疏忽、精神虐待、性虐待、醫療虐待(Caregiver fabricated illness,舊稱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等不同形式,受到兒虐的兒童,會有長期的身心後遺症,研究統計受過兒虐的兒少(兒童及少年,指未滿十八歲之人),成年後發生會增加心肌梗塞、慢性肺病、肌纖維痛症、腸躁症等疾病的風險,因此早期發現並通報兒虐案件是很啟動兒童保護機制很重要的一環。

台灣現況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109年通報之兒虐案件為12610件,平均每40分鐘就一件兒虐事件,扣除不當管教及兒少物質濫用,占比最高的為身體虐待(46%),其次依序為性虐待(28%)、疏忽(18%)、精神虐待(6%)、目睹家暴(2%)、及遺棄(<1%)。

疏忽

是最常見但最難早期診斷的兒虐形式,其定義為兒童之飲食、衛生、教育、醫療等基本需求,長期遭到忽視,進而危害兒童之健康或發展,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需注意以下情形: 慢性健康問題,如皮膚濕疹、尿布疹、口腔衛生問題等;反覆發生意外及外傷;已預約門診卻無就診;照顧者對兒童的發展里程碑不清楚。

身體虐待

1. 病史詢問:一年內三次以上急診外傷紀錄、病史不一致、受傷機轉說詞反覆、病史與理學檢查不吻合、延遲就醫。

2. 理學檢查:特徵與鑑別診斷如表一3

表一 理學檢查

受傷部位/機轉

兒虐

意外/鑑別診斷

挫傷、瘀青

TEN-4 Rule :

T : Thorax

E : Ear

N : Neck

<4個月大嬰兒之任何瘀傷

-鑑別診斷:蒙古斑、民俗療法如刮痧、紫斑症等

骨折

<1歲之骨折

創傷機轉不明

肋骨、股骨骨折、生長板骨折(Metaphysis)

多處或多次骨折

-Toddler’s fracture : 好發於9個月到4歲的孩童,脛骨遠端1/3處之螺旋狀非移位性骨折

頭部外傷

-嬰幼兒最常見死亡原因

-Red Flags : 呼吸中止、癲癇、視網膜出血(~80%兒虐頭部外傷合併視網膜出血)

-生產時造成的硬腦膜下出血/視網膜出血通常是無症狀的,且通常在一個月內消退

-意外創傷造成的頭部外傷鮮少會合併視網膜出血

腹部外傷

-死亡率僅次於頭部外傷

-好發年紀1-4

-不明原因腸道破裂、腹腔內氣體應高度懷疑兒虐

腹部意外較常發生在較年長的兒少,平均7.8

燒燙傷

-位置在生殖器、手背、後背處

-燒燙傷界線清楚

-特別形狀的燙傷,如熨斗、香菸

-浸泡燙傷典型表現:斑馬紋(如圖.1)、甜甜圈

-意外燙傷多半是打翻熱水被潑到,分布位置在臉、頸、上半身軀幹及手掌

-鑑別診斷:史帝芬強森症候群、膿痂疹等

咬傷

犬齒齒痕>3cm者通常為成人咬傷

動物咬傷齒痕通常較小、較深、較窄

圖一 蓄意浸泡燙傷之機轉3



相關法規與通報

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3、54條,有義務通報者(醫事人員、社工、警察、司法人員、村里長等)於執行業務時,發現不利於兒童之情形時,應於24小時內通報地方主管機關,未通報者將被處新台幣六千至三萬元之罰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家暴案件中目睹家暴的兒少,約占家暴案件的半數,極可能對兒少造成身心靈的影響,在2015年家暴防治法已將「目睹家暴兒少」納入保護令的適用範圍,且地方政府應提供或轉介其接受身心治療、諮商、社會與心理評估處置。

當懷疑為兒虐時,建議可利用「兒童少年收虐待既被疏忽危機診斷表」(如表二)逐一審視兒童的身體、精神及行為,並對照照顧者的行為特質,以利及時發現受虐情形。

表二 兒童少年受虐待既被疏忽危機診斷表3

類別

項次

兒童少年因素

1.年齡

2.身心狀況

3.自我保護能力

4.問題行為

兒童少年受虐待狀況

1.受虐史

2.受傷部位

3.受傷程度

4.生活受照顧程度

5.施虐者威脅程度

照顧者因素

1.生理、智力或情緒能力

2.對兒童少年受虐程度

3.合作意願

4.酗酒或藥物濫用狀況

5.親職能力

施虐者因素

1.生理、智力或情緒能力

2.對兒童少年受虐程度

3.合作意願

4.酗酒或藥物濫用狀況

5.親職能力

家庭因素

1.壓力與危機

2.支持系統

3.生活環境


在醫療實務上,一旦懷疑為兒虐案件,通報前務必加強採證並詳實記載於病歷,以確保家長拒絕司法介入之時仍有足夠的證據進行通報,並且受虐兒少的兄弟姊妹,亦需加以評估及保護。並可利用院內跨科組成專業委員會,提供專業醫學知識判斷,輔助司法偵辦疑似個案。


參考文獻
1. Tintinalli, J. E., Ma, O. J., Yealy, D. M., Meckler, G. D., Stapczynski, J. S., Cline, D., & Thomas, S. J. (2020). Chapter 149 Behavior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In Tintinalli's emergency medicine: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9th ed., pp. 988-995). McGraw Hill Education.
2.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虐待之現今困境與解決之道。2017。
3. 游凱翔,吳吟書:兒少虐待及疏忽:醫事人員工作手冊。第二版。台北市: 衛生福利部。2017。
4. World report on violence and health. (2014, June 11). Retrieved June 09, 2021.
5.  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醫事人員工作手冊研議團隊: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醫事人員工作手冊。第二版。台北市: 衛生福利部。2017。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