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五卷第五期 薩頓定律(Sutton’s law)用於診斷之風險考量
林朝順 新竹國泰急診科 威利薩頓是美國著名的搶匪,記者問他為什麼搶銀行,他回答:「因為錢在那裡」。醫生診斷疾病的依據也像薩頓一樣,會往最多證據的診斷方向前進。我們用一個急診醫師的思路過程,說明運用Sutton’s law時,應該考慮的風險。 案例故事:旅遊者發燒
醫生思路: 從腹痛的位置及型態,我必須懷疑有膽囊炎或膽道系統異常,如果考慮他有糖尿病史及旅遊史,則不能排除肝膿瘍併發膈下膿腫。一般的感染性腸炎比較不會有輻射痛至右肩,抽血看CBC、肝功能、及安排腹部超音波,應該可以確認方向。
醫生思路: 從初步檢驗看起來,很明顯是在肝臟出了問題,這個hypoechoic mass有二種可能:肝癌或肝膿瘍。雖然我比較支持是阿米巴肝膿瘍,但病人近三隔月體重減輕,也必須考慮肝癌。這病人腎功能不佳,如果安排顯影CT,恐會造成腎臟二度傷害,且做完CT,還是需要穿刺檢查證實。因此,我會連絡腸胃科醫師執行穿刺。
醫生思路: 病人右上腹疼痛,可能是血管瘤造成的,雖然大部分血管瘤沒有症狀,但是少部分可能因局部出血、栓塞而造成疼痛。目前還無法解釋其腹瀉原因。 結論 急診醫師判斷肝臟病變的方向是正確的,依照薩頓定律,大部分醫師會把檢驗資源投注在相關檢查,因為「錢」就在那裡。但是,要考慮檢驗的偽陽性及介入治療的風險。以此案例為例,血管瘤雖然在超音波的呈現大部分是hyperechoic lesion,但是少部分會呈現hypoechoic,而與肝膿瘍、肝癌混淆。如果要執行穿刺這種高風險的介入措施,就必須有相當證據支持肝膿瘍、肝癌診斷,並排除其他會引發出血的鑑別診斷,如血管瘤。Sutton’s law 可以讓思路明確減少冤枉路,但是「快思慢想」各有優劣。醫師仍要保持彈性,隨時調整自己的想法,尤其執行高價位、高風險的介入檢查時,應該「停」下來,想想萬一錯誤所需付出之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