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二期 點閱次數:110 PDF下載次數:8 空氣污染與急診管理:COPD AE 與氣喘惡化的臨床挑戰
謝宗穎1、陳冠甫2 1. 長庚大學醫學系 2. 基隆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 一、前言 PM2.5 是現今社會廣泛關注的空氣污染問題,那問題來了:台灣的空汙狀況如何?根據近五年 World Air Quality Report,台灣 PM2.5 年均濃度依序為 17.5、20.2、13.4、16.2、15 μg/m³,2024 年在 138 個國家中排名第 54,遠高於 WHO PM2.5 標準值 <10 μg/m³,顯示台灣近年空氣污染仍相對嚴重。那麼,這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惡化(COPD AE)以及氣喘惡化有何關聯? 二、PM2.5如何造成呼吸道問題 PM2.5是直徑小於2.5μm的小型空氣懸浮微粒的統稱,其中毒性最大的幾類為金屬、多環芳烴(PAH)、碳質顆粒(CP)、微生物,他們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病生理流程如下圖所示,主要是基因調控、氧化壓力及炎症反應等機轉共同作用,最後導致COPD及氣喘的發生和急性惡化[1]。這是理論上的結果與推論,那實際上暴露PM2.5導致之COPDAE及氣喘惡化的發生率如何? 圖一、PM2.5導致COPD和COPD AE的原因 (資料來源: Wang, Q., & Liu, S. (2023). The Effects and Pathogenesis of PM2.5 and Its Components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三、COPD、COPD AE於文獻上的發生率統計 2023 年發表於 COPD: 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的大型數據分析指出,PM2.5濃度每上升 10 μg/m³,短期暴露(0~7 天)患者發生 COPD AE 的風險會增加 2.4% [2]。另一篇2022年論文則指出,濃度每上升一個四分位距(0.63–0.64 μg/m³),長期暴露(9.63 ± 1.46 年)者發生 COPD 的風險會增加 17% [3]。 一篇2020年的大型回顧分析也指出,PM2.5濃度每上升 10 μg/m³,有短期曝露的病患氣喘惡化相關急診就診率會上升1.7%,其中兒童會上升3.6%,老人上升15%,且在暴露當天、溫暖的季節更會發生,此外,其中也提到暴露於較高濃度的PM2.5會使asthma-COPD overlap syndrome的風險上升三倍[4]。 這些數據顯示PM2.5 對COPD、COPD AE、氣喘惡化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我們應更加重視COPD AE的處置,那現行作法又是如何呢? 四、如何應對空汙下的COPD AE 前面認知到了空汙是前述幾種阻塞性肺病惡化的高風險因子,而 PM2.5 濃度又會受季節與天氣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得知相關數值呢?可透過環境部的空氣品質監測網或下載「環境即時通」App,查詢當日 AQI 與 PM2.5 濃度的監測與預報。如此,臨床醫師能更妥善準備當日或當週可能來訪的 COPD AE 病患。此外,未來在極端空汙發生時,院內可預先訂定應變計畫,調整急診或病房區域的人力與物資分配,以更妥善處置可能大量湧入的患者。 目前研究有提到在治療及緊急處置上COPD AE及氣喘惡化在有無空污的影響下都是沒有差別的 [4,5]。而後方有附上COPD AE的處置和治療流程圖供讀者參考。 至於氣喘惡化的病患其實處置大同小異,只是會先依據PEF(peak expiratory flow)及臨床表現來將嚴重程度做分類(mild to moderate: 50~80% predicted、severe: <50% predicted),給予SABA+口服(mild to moderate)或是靜脈(severe)的類固醇,若經觀察1-3小時後症狀沒有改善(PEF:60~80% predicted),再進入其他疾病的鑑別及「區分住院或門診病患」流程。 其中值得討論的是PEF的部分,他在過往是常用的住院指標(PEF<50% predicted,一般成人預測PEF約450–600 L/min,實測低於200 L/min 常提示嚴重阻塞)[6],其往往會受疾病當下的嚴重度所影響,故我們應多觀察PEF在治療前後的動態變化量,不過,有篇 2025的縱向研究又指出PM2.5及臭氧的暴露會使PEF下降[7],那這樣空污影響下的COPDAE和氣喘惡化還適用這個標準嗎? 2022年一項前瞻性研究指出,PEF自預測值下降27%(約49 L/min)可用於評估COPD AE患者是否需住院,且其sensitivity與specificity均優於GOLD指南中的CAT問卷,建議合併使用[8]。另一篇2022年前瞻性觀察研究則發現,PEF可預測氣喘急性惡化的重症風險,其中治療前PEF <80 L/min之敏感度為45%、特異度為89%,而治療1小時後PEF <260 L/min 則能以100%的敏感度和62%的特異度預測住院需求,AUC為0.81[9]。 目前尚無研究證實空氣污染會影響PEF變化量作為住院指標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因此PEF仍可作為空污引發的COPD AE或氣喘惡化的住院標準,但具體的cutoff仍需大型數據分析進一步驗證,較無爭議的標準是經初步治療後PEF<50% predicted。 圖二、COPD AE處置流程圖-1 (資料參考自: https://sso.uptodate.com/contents/copd-exacerbations-management?) 圖三、COPD AE處置流程圖-2 (資料參考自: https://sso.uptodate.com/contents/copd-exacerbations-management?)
五、衛教 最後提到衛教的部分,除了節能減碳來改善空污程度以外,衛教時也應著重於讓病患避開可能誘導COPD AE及氣喘惡化的因子,像是戒菸、遠離二手菸、定期施打疫苗、確認病患的長期藥品配合度等,同時正如前面所提,臨床醫師也可告知病患每日可以上環境部的空氣品質監測網或是下載環境即時通App進行查詢,來避免病患在過多的空汙下進行劇烈運動,且家中也可設置空氣清淨機或是空氣過濾系統來進行防護,藉由醫病雙方的溝通和把關,如此才能提供更好的照護品質。 六、結語 台灣近年的空氣品質一直處於亮黃燈的狀態,而這也成了COPD AE及氣喘惡化的風險因子,為此,急診醫師應有面對更多的COPD AE及氣喘惡化病患的心理準備以及實務上的配套措施,快速辨別出需緊急穩定的病患,並以手中的資源及資訊來給予病患最適宜的處置並送至最合宜的單位,透過單位間的緊密合作,達成整體急診照護的品質提升。
參考資料 網站連結 空氣品質監測網: https://airtw.moenv.gov.tw 環境即時通:https://www.moenv.gov.tw/information-service/convenience-services/downloads/app/37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