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二期
刊登日期:2025/04/30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8(2) : e2025080209回上頁

點閱次數:43 PDF下載次數:3

回顧一份氣候急症教育的病程紀錄-以美國氣候急症處置、 國際急診醫療培訓為鏡,談對抗氣候急症的黃金武器

方冠月1、陳冠甫2

1. 長庚大學醫學系

2. 基隆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


山雨欲來風滿樓-氣候與急症交會的前奏曲

       「人潮擁擠的急診室裡,一名 76 歲的阿嬤坐在角落,昏昏欲睡、意識不清, 獨居又有多重慢性病的她,可能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因為熱衰竭進出急診室……。」

       「在Virginia 颶風發生後幾週,一名 14 歲的小男孩因為腹痛和全身虛弱終於被送到急診室,在能源耗竭的狀況下,無法即時取得胰島素的小男孩因而血糖遽升、酮酸中毒,在重大傷患湧入之際彷若成了一座孤島……。」

       當氣候變遷鯨吞蠶食著人類的生存,類似的故事層出不窮,不知不覺,人類已經活在幾年前為了氣候變遷打造的預防醫學中,我們似乎已經不再能只是預防,必須為了生存適應多想一些解方。而急診室身為醫院的首要戰場,急診醫師們就成了氣候急症來襲時的前線戰士。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古今中外與氣候急症搏鬥的序曲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自 1950 年始,全球大多數區域呈現日益增強的極端高溫事件,世界衛生組織 (WHO) 亦早在 2008 年將「環境熱」、「氣候變遷帶來的健康影響」等列為核心議題。我們身處熱帶及副熱帶交界的島嶼,亦逐年將氣候急症相關的主題如傳染病、高/低溫傷害等納入民眾衛教、醫學教育重點-由國際潮流、在地行動中皆可窺見人們對於氣候急症的意識抬頭;看著前人的努力、但氣候對健康狀態的威脅仍日益加遽的現今,我不禁自問:身為未來醫師, 還有什麼可以提前修煉?假如未來成為一名急診室中的前線戰士,該如何打造足以對抗氣候急症的黃金武器?

       於是,我決定效仿花木蘭出征,在行前進行一趟「戰備補給」,因而發現了一系列關於美國對於氣候急症臨床處置、國際急診醫療訓練計畫的相關研究,我試著將其整理成一份病程紀錄 (SOAP),也許能為現況帶來一些靈感……


S

1. 急診科醫師已普遍將氣候變遷視為重要的全球健康議題。

2. 國際急診醫療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Medicine; IEM) 次專科醫師培訓中包含多項與氣候急症相關的能力,如公共衛生 (public health)、緊急醫療服務 (EMS) 及災難醫學 (disaster medicine) 等,但幾乎未能達成核心課程目標,推論原因包含:資金匱乏、訓練時數不足、相關資源缺乏、執行力過低。

O

1. 國際急診醫療次專科醫師培訓的問卷回饋中,受訓者認為實際內容幾乎未達訓練期望之標準;而緊急醫療服務是最不足者。

2. 國際急診醫療專科醫師培訓缺乏清楚、完整的訓練相關資訊,且無標準化的課程內容,培訓平台亦無即時更新等機制。

A

1. 氣候急症的發生已在臨床上顯著提升。

2. 氣候急症的預防計畫與氣候、地域的連結性不足。

3. 氣候急症相關之教育課程尚無系統化、標準化結構。

P

1. 急診醫療針對氣候急症的應變應包含醫療基礎建設、疾病監測、永續的醫療資源應用等,並以醫療機構為中心,與公衛系統、政府及民間團體等維持緊密合作,以建構更彈性、全面的解決模式。

2. 強化預防醫學中之特殊保護:

(1) 針對氣候特殊性,培養醫師對特定氣候急症之敏感度。

(2) 為特定區域、族群實施重點衛教,導正錯誤觀念、普及化正確的氣候與健康之相關知識。例如:提醒使用beta blockers、anticholinergics等藥物之病人需特別防範熱傷害,不應僅憑溫度作為防範與否的標準,高濕度區域於30℃左右即可能造成熱傷害。

3. 標準化氣候急症相關課程,包括課程資源更新、執行成效評估等,並鼓勵年輕醫師參與。

4. 推動氣候急症相關之倡議及研究活動,包含健康不平等議題、不同地域受氣候急症影響之類型等,將臨床經驗轉化為預防醫學的基石。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氣候變遷與急診醫療的未來進行曲

       從幾年前的預防氣候變遷,直至與氣候變遷共存的新時代,所幸已有許多前輩 為這場戰役揮灑熱血,現在才有機會回顧未竟之處,內容涵蓋臨床應用、醫學教育、醫療永續等,希望透過本篇整理,為台灣的氣候急症醫療注入些許活水。

       醫療終將不會僅是一簑煙雨,但期許自己無畏前行……,待上戰場時,不僅醫者擁有黃金武器,鄰居阿嬤也能獲取熱傷害的防禦秘笈!



參考資料:

1.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Public Health and Implications for Emergency Medicine. (2018).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72(4), e49.

https://doi.org/10.1016/j.annemergmed.2018.07.033 

2. Giudice, C., & Rublee, C. S. (2023). 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 Addressing Gaps Through Patient Educ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82(5), 611–614.

 https://doi.org/10.1016/j.annemergmed.2023.05.015

3. Jacquet, G. A., Vu, A., Ewen, W. B., Hansoti, B., Andescavage, S., Price, D., Suter, R. E., & Bayram, J. D. (2014). Fellowships in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medicine in the USA: a comparative survey of program directors' and fellows' perspectives on the curriculum.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90(1059), 3–7.

 https://doi.org/10.1136/postgradmedj-2012-131714

4. Cheung, R., Elmikaty, Z., Oufkir, J., Teixeira, A., & Liebe, N. (2025, January 13). IFMSA’s Advocacy Highlights from COP29: Youth for Climate, Health for All. IFMSA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ssociation). https://ifmsa.org/ifmsa-at-cop29/

5. 許晃雄, 王俊寓, 王柳臻, 吳威德, 李欣輯, 李思瑩…羅資婷. (2024). 2024 臺灣氣候變遷分析系列報告暖化趨勢下的臺灣極端高溫與衝擊.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