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三期 點閱次數:52 PDF下載次數:1 擾人的結節與毛玻璃 -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於急診篩檢肺癌與肺部感染的新角色
張長元1、賴慶元2 1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2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急診部 一、前言 肺癌與肺部感染是急診中常見而具潛在威脅的胸部主訴。過去仰賴胸部X光進行初步評估,但診斷侷限性明顯。LDCT憑藉其影像解析與低劑量特性,在急診評估流程中逐漸成為輔助診斷利器。 二、LDCT原理與急診應用優勢 LDCT使用較低劑量X射線(約1.5 mSv,相較於傳統CT約為6–7 mSv),依然能保有良好影像品質,特別適合急診病患快速篩檢需求: • 偵測微小肺結節與早期浸潤陰影。 • 快速分辨感染性與非感染性病灶。 • 減少影像重疊問題。 三、肺癌早期偵測:急診LDCT的突破應用 近年來,針對高風險族群的LDCT肺癌篩檢已納入指引(如USPSTF 2021更新)。若急診病患為高齡、有吸菸史或慢性肺病病史,LDCT可在一次就診中即發現早期病灶,減少延誤與誤診風險。 建議建立「急診肺結節追蹤機制」: • 即時轉介胸腔科。 • 結合人工智慧輔助結節風險評估。 四、肺部感染鑑別診斷的價值 LDCT可清楚呈現以下感染特徵,有助於精準診斷與治療方向:
特別在COVID-19疫情期間,LDCT顯示磨玻璃樣改變與肺部纖維化,對篩檢與病房分流極具價值。
五、臨床應用挑戰與風險考量 1. 病患評估與篩選 適應症判斷:年齡 ≥50 歲,有20包年吸菸史,且目前仍吸菸或戒菸未滿15年,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免疫功能低下或懷疑肺部感染 初步檢查:進行胸部X光檢查,如X光結果不明確,考慮進行LDCT 2. 低劑量胸部CT(LDCT)掃描 掃描參數設定:輻射劑量控制在1.5 mSv以下,符合低劑量標準 掃描時間:約5分鐘內完成,適合急診快速評估 3. 影像判讀與診斷 臨床醫師判讀:識別肺部結節、磨玻璃樣變化、實變區等異常 人工智慧輔助:使用AI工具協助結節檢測與風險評估,提高診斷準確性 4. 臨床決策與後續處置 肺癌風險高:轉介胸腔科進一步評估,安排追蹤或進一步檢查 感染性病灶:依據影像特徵判斷感染類型,啟動相應治療 無明顯異常:如無其他臨床指徵,可考慮出院並安排門診追蹤 5. 資訊整合與病患教育 影像報告整合:將LDCT結果整合至電子病歷系統,方便後續查閱 病患溝通:向病患解釋影像結果,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與追蹤建議 儘管LDCT診斷率高,但仍須注意以下挑戰: • 輻射暴露: 須謹慎選擇適應症,避免不必要掃描。 • 過度診斷風險: 發現無症狀結節可能導致過度檢查與焦慮。 • 影像判讀負荷: 急診醫師需具基本判讀能力,必要時結合AI輔助系統。 六、未來展望:AI與LDCT整合發展 人工智慧與LDCT整合發展迅速,應用包括: • 自動結節偵測與惡性風險預測。 • 肺炎嚴重程度評估(如AI肺炎分數)。 • 影像與臨床風險分層整合,用於住院決策。 結論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已成為急診篩檢胸部病變的關鍵工具。其在肺癌早期發現與肺部感染鑑別上的表現,遠超傳統X光,有助於提升急診診斷準確率與患者預後。未來應持續發展AI輔助系統,並優化影像流程與追蹤機制,擴大其在臨床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4. Ohno Y, et al. Low-dose CT of the lung: Current statu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Eur J Radiol. 2021;140:109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