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一卷第六期
刊登日期:2018/12/07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1(6) : e2018010602回上頁

急診對新產生的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處置

吳彥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急診部

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節律,心房顫動影響到美國約600萬人及預估全世界3350萬人,其中很多 人並不知道其可能發生的併發症的嚴重性。高血壓性心臟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以及冠心症(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已發展國家心房顫動患者中最常見的潛在疾病。

心房顫動的原因在於心臟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 node)的電器脈衝規律的節律退化成一種快速及混亂的模式,因為傳導的不可預測加上快速的心跳被稱為 "irregular irregular"。 根據2014年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association)發表的指引中表示心房顫動心電圖的特徵主要有下列三項: (1) 不規則的R-R區間;(2) 沒有明顯的重複P波;(3) 不規則的心房活動。

心房顫動可以分成下面四種

1. 陣發性心房顫動(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定義為七天之內可以緩解不論是自然緩解還是有經過處理。

2. 持續性心房顫動(Persist atrial fibrillation ):定義為七天之內無法緩解的心房顫動,通常此類病人會需要藥物或是電擊等方法來讓心臟節律變成正常(Sinus rhythm)。

3. 長期持續性心房顫動(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顫動持續超過12個月。

4. 永久性心房顫動(Perminant atrial fibrillation):定義在病人如果長期持續的心房顫動,病人以及臨床決策醫師討論後決定不再追求控制節律(Rhythm control)的策略。

心房動如果沒有去治療可能導致病人增加五倍中風的風險,與心臟相關的死亡及心臟衰竭的風險至少也增加兩倍。治療心房顫動主要包含有控制心跳速率(rate control)、控制節律(rhythm control)、評估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去避免血栓的產生、預防心臟衰竭等等。而一般評估要不要使用抗凝血藥物採取的驗證方法主要是用CHA2DS2-VASc score(表一),如果分數超過兩分以上就建議使用。

表一

心臟衰竭徵狀

1

高血壓

1

年紀大於75

2

糖尿病

1

之前中風或是血栓產生病史

1

血管性疾病如心肌梗塞或周邊血管疾病

1

年紀65-74歲之間

1

女性

1


在急診室心房顫動也是個很常看到的疾病,心房顫動每年耗費美國約60億美元的消耗而且30天在入院的機率大約落在15%。而美國心臟學會提供的指引有將近170多頁,所以也很難讓所有的臨床醫師在大量的病人負擔下去完全針對準則去執行,有研究顯示治療主要是根據臨床醫師的偏好以及專業,這中間就會產生許多的落差。1,2

也因此有論文開始研究針對新產生的心房顫動如果在治療上制訂一個流程圖提供給臨床醫師做參考是否可以降低臨床醫師對治療上的落差並且降低30天再入院的機會。Christina Cardy 在2018年寫的這篇研究提供了一個流程圖(圖一)3,給臨床醫師去根據這個流程圖來治療病人,而這家醫院病人新產生的心房顫動病人30日再回診的比例從原本的17%降低為1.3%,當然這篇論文也有限制諸如病患個案數目不多及研究的時間不夠長等等。當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會診急診制度,這套流程圖也許並不一定適合台灣的急診室,但是針對台灣急診室大量傷患的負擔上我想在未來如過能製作一個心房顫動病人的流程圖也許對病人的再入院也許會有幫助!

圖一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