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七卷第四期 點閱次數:735 PDF下載次數:0 87歲女性,右下巴腫痛兩天 - 重點式超⾳波該怎麼⽤ ?
衛⽣福利部雙和醫院 急診醫學科 2023年美國急診醫學會(ACEP)提出的超⾳波修訂版本中將核⼼應⽤擴增為15項,在頭頸部區域有被提到的只有眼部超⾳波(Ocular ultrasound)和氣管超⾳波(Airway ultrasound),頸部區域被提及的超⾳波應⽤仍是相對不⾜。1因頸部疾病到急診就診的患者不在少數,部份更是有急迫性和危險性,必須要能立即辨識和給予合適處置,⼤多時候我們可以利⽤的診斷⼯具為X 光和電腦斷層,同時會診耳⿐喉科的醫師利⽤內視鏡的檢查來協助診斷和處置。能夠善⽤超⾳波快速釐清問題所在,對於急診醫師的臨床處置、檢查安排和相關照會上都會有不同專業⾯向上的幫助和提升。 頭頸部超⾳波最主要會受到限制的區域為被骨頭和空氣包圍和⼲擾的器官和部位,另⼀個會讓⼈卻步的是許多細⼩的解剖構造在超⾳波下不易正確辨識。本期專欄將藉由⼀位下巴腫痛的個案來介紹如何開始基本的頸部超⾳波和臨床應⽤。 【臨床情境】 87歲女性,主訴吃完飯後開始右下巴腫痛,因持續腫痛快2天因此到急診就診,檢傷處的體溫37.2℃,脈搏87下/分,呼吸 16次/分,⾎壓140/68mmHg,⾎氧濃度 100%。患者近期並無上呼吸道症狀,也沒有發燒和牙痛。頭頸部理學檢查只有右下頷處 (submandibularregion)腫合併壓痛,患者沒有呼吸⾳和發聲異常,也沒有合併呼吸窘迫。⾎液檢查在⽩⾎球和CRP的指標上也沒有明顯異常。
【探頭的選擇】頸部掃描時,除非患者頸部腫脹或是要觀察的構造在較深處,⼀般⽽⾔是以⾼解析度的線形探頭為主,以弧形的腹部探頭為輔。
【如何進⾏頸部的超⾳波掃描】頸部的構造非常多,要開始超⾳波的掃描⼀般建議可由體表處容易辦識的部位來當定位點開始掃描,嘗試找到三個重要的腺體: 甲狀腺(thyroid gland)、下頷腺(submandibular gland)和腮腺(parotid gland)。這三個腺體都屬較表淺的構造,以線形探頭掃描為主。副甲狀腺(parathyroidgland)和舌下腺(sublinqualgland)相對上述三腺體⽽⾔較⼩,正常來說不易掃描,因此不建議在急診常規掃描。在氣管插管超⾳波的專⽂中,我們介紹了將探頭放在胸骨切跡(suprasternal notch)上橫向掃描可以找到氣管和食道。2同樣的擺放位置進⾏掃描,可⾒均質的甲狀腺就在頸部氣管的前⽅,由左右兩葉和中間的峽部連 接,每葉的長度約4公分、寬部約2公分、厚度約1.5-2公分(圖一,影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