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二期 點閱次數:61 PDF下載次數:1 我們不孤單!急診醫師的倦怠因素與轉職是全球性的議題
王慧婷 高雄長庚急診醫學科 「醫師的工作時間和家庭照顧需求經常衝突,像是沒有任何托兒中心會在早上7點開放,而急診輪班卻經常與此衝突。」 「我們總是不斷被催促要趕快處理病人,這種壓力無時無刻存在,讓我們備感壓力。」 • 「管理階層並不重視我的付出,我的主管也不替我發聲,這讓我覺得非常失落。更不用說我們還必須身兼教導住院醫師與醫學生的責任,但這些額外付出卻從未得到應有的肯定。」 • 「我認為我們付出的時間與努力並沒有得到某些專科醫師的尊重。」「我每天接到無數的電話,許多想法和談話總是不斷被打斷,這些狀況只會耗損我的精力,而非帶來價值。」 • 「最近讓我特別困擾的是電子設備的干擾問題…急診室病患常在未戴耳機的情況下使用電子設備進行視訊通話或觀看影片,這種行為嚴重干擾了我們的工作與專注力,造成非常大的困擾。」 • 「你必須與專科同事爭吵,催促他們完成該做的檢查或處置,確保病患能得到及時處置。」 這些具有高度既視感的想法,來自加拿大團隊發表於BMJ open的2025年最新研究1。這項研究指出,急診醫師職業倦怠(burnout)的重要原因多源自於組織層面的因素,包括過重的工作負荷、密集且不合理的排班安排、工作過程中頻繁遭受干擾、科室間溝通衝突,以及管理階層支持不足。研究中特別強調,急診環境中的工作場所暴力,以及因人力資源不足而必須在候診區進行病患評估等情況,更是嚴重加劇了急診醫師的壓力。 同樣地,瑞士於2024年發表的一項全國調查2也強調,許多導致急診醫師身心負擔增加的因素,來自於急診工作的內在特質,例如日夜輪班制度所帶來的作息混亂,以及長期從事高強度情緒勞動所造成的情感耗竭。另有一項2022年發表的研究顯示,人力資源的長期不足是急診醫師倦怠的主要誘因之一。該研究發現,急診人力不足的單位,醫師的倦怠率高達70%,遠高於人力充足時的37%。該研究3也發現女性急診醫師及資歷較淺(少於5年)的醫師倦怠情況更為嚴重:資歷低於5年的醫師倦怠率達到74%,明顯高於資歷超過10年醫師的60%。3這些研究結果凸顯了急診醫師的倦怠並非單純個人因素,而是緊密地與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相關。高強度的輪班、過於繁重的工作量,以及急診醫療本身伴隨的高度情緒壓力與職業暴露,都持續推升急診醫師的職業倦怠風險。 倦怠對急診醫師的影響 職業倦怠對急診醫師的影響深遠,無論在個人身心健康或職業生涯上都不容忽視。有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急診醫師(59.2%符合Maslach倦怠量表標準)正經歷倦怠問題,同時也伴隨明顯的心理健康壓力,其中逾半數的醫師具有輕度到重度的憂鬱症狀,約有20%的醫師更達到中度至重度的憂鬱狀態2。甚至有10.8%的醫師曾一度產生過自殺念頭。 急診大崩逃來了嗎 倦怠也嚴重影響急診醫師的工作滿意度,並明顯提升其離職傾向。4文研究指出,感到倦怠的醫師對工作的滿意度明顯下降,滿意度低的機率是未倦怠者的近四倍,而產生離職意圖的可能性則增加約三倍5,特別是在急診及重症醫學領域中,倦怠的醫師更有高達87%曾考慮過離開當前工作,而未倦怠者此比例僅為40%3。這些現象警示著急診醫療體系需要積極應對醫師倦怠,以維持急診醫療人力的穩定性。 急診醫師的轉職方向 倦怠更直接影響急診醫師的職涯選擇,許多醫師開始考慮轉換跑道或完全離開臨床第一線。一項針對2013年至2021年美國醫師職涯動向的研究顯示6。約24%的急診醫師在離開急診臨床工作後轉往其他臨床領域,主要在急門診或一般診所從事醫療服務。然而,也有不少醫師離開急診臨床後並未再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可能選擇退休、轉任醫院行政管理等非臨床角色,甚至完全離開醫療行業。急診專業人才的流失將直接衝擊醫療系統的運作及人力資源的穩定性,亟需醫療機構與主管單位積極正視並改善相關問題,以減緩醫師倦怠對急診醫療體系的長遠影響。 給管理階層的呼籲 在COVID-19疫情期間,急診醫護人員與所有台灣人民同舟共濟,共同度過艱難挑戰。然而,醫療體系存在的問題並非僅靠急診人員的苦撐、奉獻與無私便能解決。醫療機構管理階層與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全面檢討導致醫護人員流失的根本原因,包括護理人力不足、就醫行為不當,以及健保給付制度的合理性,才能有效改善急診工作環境,維持醫療品質,並穩定急重症醫療人力。
Reference [1] Ghaseminejad F, Rich K, Rosenbaum D, Rydz E, Chow L, Salmon A, et al. Organis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urnout among emergency and internal medicine physicians: a qualitative study. BMJ Open 2025; 15: e085973. [2] Heymann EP, Romann V, Lim R, Van Aarsen K, Khatib N, Sauter T, et al. Physician wellbeing and burnout in emergency medicine in Switzerland. Swiss Med Wkly 2024; 154: 3421. [3] Petrino R, Riesgo LG, Yilmaz B. Burnout in emergency medicine professionals after 2 year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 threat to the healthcare system? Eur J Emerg Med 2022; 29: 279-284. [4] Fainstad T, Mann A, Steinberg L, Woodward MA, Shah A.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Emotional Exhaustion's Association with Intent to Leave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Female Physician Trainees. J Womens Health (Larchmt) 2025; 34: 214-220. [5] Hodkinson A, Zhou, Anli, Johnson J, Geraghty K, Riley R, Zhou A, et al. Associations of physician burnout with career engagement and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22; 378: e070442. [6] Agboh DS, Venkatesh AK, Rothenberg C, Pines JM, Bellolio F, Jeffery MM,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of the Emergency Physician Workforce Before and After Attrition.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