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二期 點閱次數:308 PDF下載次數:165 淺談急診專科護理師運用超音波放置困難周邊靜脈輸液導管
黃勇壬1、陳冠妃1、劉信良2 1高醫急診部專科護理師 2高醫急診部醫師暨臨床技能中心組長 背景緣起 靜脈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臨床簡稱為on iv。為急重症護理師必要功夫,特別是急診單位每日求診者,因病需求接受靜脈注射輸液或者抽血檢驗。有鑑於求診者疾病特性顯化,經常伴隨不一的臨床症狀或者身體結構因素,例如:肥胖、水腫、患側肢體禁做治療(癌症、血液透析)、血管彈性不佳、刺青、反覆打針所致血管硬化以及家屬要求一針就要打上等等。這些實際臨床情境不止加劇護理師的壓力,更容易耗力費時聚焦在患者身上找iv的時間成本上。 根據資料指出,臺灣早期使用超音波導引放置靜脈輸液導管為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簡稱P.I.C.C.),主要是因應癌症患者靜脈注射需求,由通過受訓的護理人員放置1。不過基於急診單位的特殊性及病人需求接受度並非實質放置PICC的絕對適應症。因此本文主旨討論急診專科護理師,在協助臨床護理人員面臨困難靜脈注射時,經由超音波導引下放置困難周邊靜脈輸液導管臨床經驗分享。 如何找尋合適解剖位置 在進行之前,必須考量身體之外,還包括了心理因素,例如:是否容易緊張配合程度,同時也必須採取患者端的舒適性為主,並且熟悉手臂上靜脈解剖位置,進而找尋一條適合血管,通常以上肢遠端以及入針處照護方便性為主,例如:貴要靜脈(Basilic vein)、頭靜脈(Cephalic vein)及正中靜脈(Vena mediana)。為了避免血栓性靜脈炎,因此並不建議找尋下肢靜脈為主要首選之處。 https://proceduralist.org/us-guided-iv/us-iv-technique/ 超音波使用說明 當進行超音波時,首先向家屬或患者說明目的。其次,在超音波的導引之下,使用線性探頭(Linear Probe)於手臂上來回移動過程中,使用探頭進行滑動(Sliding)、旋轉(Rotating)和壓迫(Compression)方式得知血管性質及走向,找尋一條合適血管放置靜脈輸液導管2。 根據研究指出透過超音波導引之下放置靜脈導管可以避免多次穿刺失敗導致血管受損及血腫、血栓情形產生,而提升成功率及患者滿意程度;如何分辨出靜脈與動脈兩者差異之處,採取策略則是利用探頭向下壓迫時,可將靜脈容易壓扁,而動脈因為血管彈性及厚度而不易壓扁;藉由探頭技巧及影像學呈現的方式,可來回確認靜脈與動脈不同之處,也可使用脈衝波都卜勒(Pulsed wave doppler,簡稱P/W)輔助確認靜脈血流波形流速較緩、低阻力波形,而動脈血流則是較快、高阻力波形3。因此,熟悉上述超音波機型方式,更能識別靜脈及提升放置困難周邊靜脈成功率。 臨床經驗應用與使用 初期使用時,容易會有不確定性或者信心度不夠。因此,為了避免入針時錯位,可將探頭依個人習慣採用垂直探頭長軸入針(Out of Plane)(見圖一)或者自探頭長軸入針(In plane)方式。探頭先在預放置靜脈皮膚上方處,使用無菌棉棒壓在探頭下方,作為靜脈入針處的方向進行記號標誌。 在確定好位置後,先於患者手上端綁上止血帶及消毒下針處,線性探頭可用無菌潤滑劑塗抹,並且用防水透氣透明敷料(OP-Site)整個包住探頭維持無菌,患者入針處可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潤濕或者無菌潤滑劑,超音波螢幕擺在注射者正前方。依據病人疾病需求及血管情況,使用20-22號靜脈輸液導管不等,經由超音波影像導引下約30-45度左右方式進行入針處,這時可邊入針邊移動、調整探頭確保入針處正確,直到硬針進入靜脈血管回血後,可推入軟針或由他人協助將軟針推入靜脈內後,移除硬針後角度逐漸平行。 結語 妥善運用與應用超音波導引於臨床上,放置困難周邊靜脈導管,是急診專科護理師一項武功利器。同時也是避免患者接受中央靜脈導管的第一線。在忙碌的急診中,不僅是協助醫師臨床照護,也是解決護理師注射困境的重要成員 圖一、採垂直探頭長軸入針(Out of Plane),箭頭為tip進入靜脈處。 參考文獻 1. 李萱、李秀花、陳清惠(2005)。一位接受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的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2(2),78-86。https://doi.org/10.6224/JN.52.2.78 2. American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1999). AIUM technical bulletin:Transducer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18(2),169–175. https://doi.org/10.7863/jum.1999.18.2.169 3. Sabado,J. J., Mousa, A. Y., Davidson, I., & Wolfson, A. B.(2023).Basic principles of ultrasound-guided venous access. UpToDate. Retrieved March18, 2025, from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basic-principles-of-ultrasound-guided-venous-acc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