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二期 點閱次數:79 PDF下載次數:1 重新思考大量傷患檢傷分類的意義
黄錦源、鄭閔瑋1 1. 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 自從1984年START檢傷法被設計來幫助大量傷患發生時的檢傷分類後,START檢傷法就成為美國緊急醫療救護系統最常使用的大量傷患檢傷方法。而在台灣的大量傷患應變教育訓練中,START檢傷法也一直是現場檢傷應用的檢傷分類方法(如圖一),一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不僅容易學習及記憶,執行上絕大多數的救護人員都有能力做得到。在2006年,美國為解決不同行政區域間大量傷患檢傷方式有不同的規範所導致的一致性跟通用性較差,且每當遇到跨區域的災害時或需跨區支援時,就容易造成混亂,因此由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發展出SALT檢傷法,作為美國全國基礎的檢傷分類系統(如圖二)。 圖一、START檢傷法 圖二、SALT檢傷法 SALT跟START最大的不同點包括:(1) SALT可全災害應用、(2) SALT通用於成人與小兒、(3) SALT需評估胸腔減壓及解毒劑等救命介入處置、(4) SALT對於預期無法存活的傷勢,多了灰色的分類、(5) 對於輕傷跟中傷的評估,SALT著重於傷勢的評估,如不能走的傷患,傷勢輕微者SALT會評為綠色,而可以走的傷患,傷勢嚴重者SALT會評為黃色。隨著台灣到院前救護發展的突飛猛進及有越來越多的EMTP加入應變陣容,有沒有更適合台灣的大量傷患檢傷分類系統一直是一個問題。 然而,在災難大量傷患時用檢傷分類法來挽救最多數生命的想法,經過了數十年的研究和演練,已被證明是難已確認且實用價值有限。雖然人們曾多次嘗試對各種檢傷分類系統進行標準化或改進,但至目前仍沒辦法得到強而有力的實證研究支持。絕大多數的檢傷分類系統也沒有考慮到周圍可用的醫療資源,或大量傷患事件的規模大小,這兩個因素對於應為重傷者投入多少資源以及應用這些資源優先順序至關重要。此外,檢傷分類系統通常不會考量每位患者的受傷機轉、年齡和基本生理狀況,而這些都是重要的預後因素,在決定後送或治療的優先順序時應予以考慮。 透過不斷評估檢傷分類系統、醫療照護和後送能力,幾個問題漸漸浮出水面:
好的檢傷分類系統應該是易於傳授、在壓力下能快速執行、具有高敏感性和特異性,並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其有效性,同時能考慮到每次事件中可用的資源。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檢傷分類系統能完全符合這些目標。而在真實的大量傷患事件應變經驗中,事實上檢傷分類系統經常沒有被應變人員完全依循使用,每個檢傷分類系統的缺陷和限制最終都成為使用上的障礙。隨著進入實證醫學和新興科技的時代,我們應該徹底重新思考那些缺乏證據的舊概念和實務。與其花費精力尋找一個可能永遠無法滿意的檢傷分類系統,現在可能是時候不再去強調尋找一個能包山包海的大量傷患檢傷分類系統,而是將我們的資源集中在那些已被證明可以影響患者預後的處置及措施上。在災難的世界中,或許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大量傷患檢傷分類的必要性和實行方法。 Referen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