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二期 點閱次數:62 PDF下載次數:5 不怕風雨的醫院怎麼蓋?醫院如何挺過氣候風暴
賴佩芳 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 極端氣候事件頻仍,不再只是外部的環境變化,而是醫療系統內部的挑戰,更是醫療營運與生命安全的整體風險。 醫院面臨的基礎設施風險:極端氣候正在侵蝕醫院的每一吋空間
醫院在氣候韌性面臨的主要挑戰:危機不只來自氣候,也來自體制 1. 運營中斷
2. 財務壓力
3. 環境壓力
4. 人力與社區挑戰
他山之石帶來啟示:韌性不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
提升醫院的氣候韌性設施:提升韌性是成本轉移策略,亦是保護醫院品牌與信任度的重要工程 1. 能源系統
2. 水、衛生與健康(WASH)
3. 氣候韌性建築:
4. 人力與通信
5. 應變運作與準備
據有實證的韌性措施:
有效的應變:進行氣候智能改造的醫院,災後恢復速度快41%,其病患死亡率比其他未改變的醫院低23%。美國急診醫學學會(ACEP)要求必須進行氣候應變演習,包括模擬同時發生的電力與水資源中斷。 氣候韌性對醫院財務成本的影響: 1. 氣候韌性基礎設施需要大量前期資金。 2. 長期能源與資源管理可節省能源費用。 3. 運營中斷造成收入損失,但韌性建設上一美元潛在回報可達4至5美元。 結語:管理者的選擇,決定醫療系統的明天 急診不是等天災來了才啟動備案,是應變系統設計是否成功的最後驗證點。每一筆韌性建設的預算,都是對「能不能在災難中仍守住基本醫療權利」這個問題的回應。醫院若能將氣候韌性納入設施規劃、資金預算與人員訓練中,將使整個醫療體系不僅能「存活於災後」,更能「運作於災中」,這就是現代醫院面對氣候變遷的真正挑戰與責任。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