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五期 點閱次數:111 PDF下載次數:2 淺談家庭常備用藥與小兒中毒
范文誌1、嚴一1、楊振昌2、3 1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2臺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3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 前言 你知道哪些藥小孩吃了會有生命危險嗎? 針對小兒中毒劑量特別低的藥物──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opioids等──會被文獻特別整理出來強調1,這些藥物也成為「one pill can kill」這句警語的代表。家長往往也對「藥物」的警戒心較強,通常會留心收納,避免孩童誤食。 然而,生活中有些非處方、甚至被認為是日常用品的外用藥,一旦孩童誤食,後果可能迅速而嚴重。家長常忽略其危險性。因此,我們要在第一時間想起並辨識他們的臨床表現。 清涼感背後的危險 每年各國孩童誤食造成的樟腦中毒病例報告時有耳聞2。國內曾發生過一名8個月的女嬰因感冒發燒,家人為退燒,餵食樟腦油2-3毫升,約十多分鐘隨即發生抽搐,送到急診室時又再抽搐了一次,後來住院觀察了三天後才順利出院。 除了樟腦油,曼秀雷敦、萬金油這類外用藥膏也含有樟腦。美國FDA因此規定其含量不得高於11%,台灣也要求備註兩歲以下兒童須經專業諮詢方能使用。以常見的其中一款為例(camphor 96 mg/g),一歲的小孩(10 kg)若是吞了一小口(5 g),就有可能會達樟腦中毒劑量(50 mg/kg) 3。 樟腦中毒的表現以消化道與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主,包含噁心、嘔吐、躁動、譫妄,並可能於數分鐘內出現嚴重抽搐、意識喪失、呼吸抑制。由於樟腦吸收快速,中毒症狀發生極快。對急診醫師而言,即時決策至關重要1, 2。 樟腦並無解毒劑。由於吸收快速,且活性碳吸附效果差,因此不建議常規使用活性碳或洗胃。處置以支持療法為主,重點在於迅速保護呼吸道、控制癲癇。lorazepam等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鎮定安眠藥品是控制抽搐症狀的第一線選擇。當懷疑小兒攝入含樟腦的製品時,即便無症狀也要觀察6-8小時並隨時注意可能出現的症狀,以免延誤治療1, 2。 香氣之外的另一重隱憂 一名一個半月大的男嬰因為食慾不佳7天加上咳嗽3天被帶到急診就醫。個案抵達急診時的初始體溫38°C,心率160 bpm,呼吸頻率60 /min。動脈血液檢查呈現代謝性酸中毒:pH 7.25,pCO2 25 mmHg,HCO3 12.1 mmol/l。個案起初被當成敗血症治療;但在詳細詢問病史後,發現這一切肇因於男嬰的家人為了治療其皮膚紅疹,給他擦了外用的水楊酸(salicylate),進而導致了水楊酸中毒。最後,這名男嬰經歷了血液透析和一週的住院後才恢復健康4。 市面上某些酸痛藥膏、皮膚外用藥、白花油都含有甲基水楊酸(methyl salicylate),也就是冬青油(oil of wintergreen),萬一讓兩歲以下兒童誤用可能有嚴重後果。以白花油為例,一歲小孩(10 kg)萬一誤食了一小口(5 ml),其中的冬青油含量(400 mg/ml)就足以明顯超過水楊酸的中毒劑量(150 mg/kg)。要是誤食的是精油用途的高濃度冬青油就更加危險,一匙的量就可能致死5。 水楊酸中毒的臨床表現多樣。症狀包含耳鳴、嘔吐、盜汗、躁動、譫妄、幻覺、嗜睡。在動脈血液檢查可能先出現呼吸性鹼中毒,更嚴重時則產會生高陰離子間隙代謝性酸中毒。嚴重的患者也可能會產生肺水腫、腦水腫及高燒1, 4。 水楊酸中毒的治療仰賴頻繁監測血中濃度、血液酸鹼值。主要的治療手段是輸注碳酸氫鈉,一方面鹼化尿液加速水楊酸由腎臟排出,同時也鹼化血液以減緩水楊酸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如果情況危急或血中水楊酸濃度> 100 mg/dL時,則可以給予血液透析治療1, 4。 總結 小兒中毒的挑戰在於:少量即重症,以及進展快速。大家對於藥物誤食的病史肯定很警覺,但對家庭常備用藥的塗抹和誤食,也需要想到其潛在風險。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