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五期 點閱次數:89 PDF下載次數:3 孕婦之心搏過速用藥
謝欣祐1、侯承佑1* 1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 臨床案例 一位24歲有PSVT病史的孕婦,G1P0,自懷孕期間有多次PSVT經驗(妊娠週數15、24、26週)入急診治療。在妊娠26週此次就醫對於Valsava maneuver、Adenosine、Betablocker、Calcium channel blocker針劑治療效果越來越有限且容易復發,同日回診後,安排住院隔天行zero fluoroscopy ablation成功,觀察穩定後於5天後帶Propranolol 口服藥出院。 前言 近年來孕婦心律不整的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特別以心房顫動( AF )和心室性心搏過速( VT )為主。除了妊娠時期生理變化,會引起顯著心血管適應性的改變之外,高齡產婦的增加及心血管共病的普遍性增加,都是可能的原因。在急診遇到孕婦心律不整時,適當藥物的選擇、生命徵象監測及胎兒監測都相當重要。 生理機轉 懷孕時帶來的改變包括心率增加、體液容積增加、心輸出量上升、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和雌激素波動。正常妊娠會導致心率增加原本的10-25%,使得第二孕期心輸出量可增加高達45%。這些生理適應性改變,再加上情緒等因素,都可能觸發或加重既有的心律不整。 特定心律不整類型及其治療方法 1. 心室上性心動過速 ( SVT ) SVT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約20%既有SVT的患者在妊娠期會出現症狀加重。 - 急性期:治療首選為迷走神經刺激( Vagal maneuver ),以及藥物選擇adenosine。血行動力學不穩定的情況下,適當胎兒監測下可以執行同步整流。 - 長期治療:以 β-blocker為一線用藥,特別是propranolol和metoprolol;二線用藥選擇Ca-channel blocker。若有Pre-excitation的考量,使用flecainide以及β-blocker做長期治療。 - 若仍反覆發生,在懷孕時可以考慮使用無輻射/低輻射心導管電燒,但原則上還是盡量產後再做電燒 2. 心房顫動和撲動 ( AF and Atrial Flutter ) 妊娠期間AF的發生率因潛在心臟病情況而異。 - 急性期:第一線治療使用β-blocker,以Digoxin或是Ca-channel blocker為第二線治療。血行動力學不穩定時,適當胎兒監測下可以安全進行同步整流。 - 長期控制:flecainide或sotalol。 - 抗凝治療需要個別化,妊娠期間首選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 若仍反覆發生,在懷孕時可以考慮使用無輻射/低輻射心導管電燒,但原則上還是盡量產後再做電燒 3. 心室心搏過速 ( VT ) 雖然罕見,但VT在妊娠期間具有顯著風險。 - 急性期:對於血行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需要立即進行同步整流(因高風險影響胎兒灌流)。血行動力學穩定的病患以Lidocaine為第一線用藥,二線用藥使用Procainamide或是Quinidine - Polymorphic VT額外給予Mg 1-2g IV。 - 若仍反覆發生,在懷孕時可以考慮使用無輻射/低輻射心導管電燒或置放ICD,但原則上還是盡量產後再做電燒或置放永久性ICD。
(圖片來源: Tamirisa K.P.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EP. 2022;8(1):120-135.) 4. ICD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 已經放置ICD者妊娠期間仍可安全使用 - 若在生產時建議在有其他心率監測儀器下,先關閉ICD電擊功能,因可能會對於宮縮oversensing 5.電擊整流 電擊能量從50J-400J目前沒有看到造成胎兒副作用的證據,且成功率超過90%;整流時因羊水會傳導,建議在胎兒監測下電擊。 避免藥物 - Amiodarone:顯著副作用,包含胎兒甲狀腺素低下、生長遲緩、早產 - Diltiazem:胎兒生長遲緩、動物實驗中曾出現發育異常 - Atenolol:胎兒生長遲緩、胎兒心搏過慢
(圖片來源: Tamirisa K.P.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EP. 2022;8(1):120-135.) 結論 妊娠期間心律不整的治療需要仔細考慮母體和胎兒的風險。雖然存在多種治療選擇,但應根據心律不整類型、血流動力學狀態和懷孕週期個體化治療。 Reference 1. Tamirisa, K, Elkayam, U, Briller, J. et al. Arrhythmias in Pregnancy. J Am Coll Cardiol EP. 2022 Jan, 8 (1) 120–135. |